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是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东至县人民法院昭潭人民法庭始终将此作为工作重心,通过专题培训、个案指导、驻庭调解等多元形式,扎实推进指导调解工作走深走实,有效提升了调解队伍专业素养与解纷效率,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专题培训指导 夯实调解队伍根基。“法官讲的‘背靠背’沟通法和情绪降温技巧特别管用,以前遇到当事人吵架就犯怵,现在心里有底了!”一场人民调解员培训会后张大爷高兴地分享收获。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夯实调解组织根基,昭潭法庭多次深入辖区各镇村,定期为调解员举办专题培训。培训中,法庭干警紧扣常见民事纠纷类型,立足调解职能定位,通过“以案释法”,系统讲解调解技巧与思路,直击工作难点堵点,提供靶向解决方案。同时围绕专职调解员参与先行调解的对接机制、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析,并就规范使用要素式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进行专门辅导,为调解员提供了清晰实用的操作指南。2025年以来,法庭开展各类人民调解员培训11场,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3场,显著提升了基层调解员的法律素养与实务能力,筑牢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深化个案精准指导 提升调解实战效能。“法官的指导调解,为我们调解确立了方向和思路,调解起来更有底气了!”一场因菜地篱笆扩建影响通行引起的邻里纠纷中,双方情绪激动。村镇调解组织迅速邀请昭潭法庭现场指导调解。调解前,法庭负责人王翔预先向调解员厘清案件基础法律关系,普及相关法规知识,并指导其调解方向和思路,帮助锁定争议焦点。在法庭指导和调解员反复沟通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成功将矛盾化解于诉讼前端。调解结束后,王翔进一步向参与人员阐释非诉解纷模式的优势。2025年以来,依托法庭庭所共建机制,已指导诉前调解纠纷28起,调解成功19起,调解成功率达67.86%,有效减少了诉讼纠纷,营造了文明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环境。
创新驻庭调解机制 打造特色解纷品牌。“谢谢老郑,谢谢王法官!我们夫妻以后会好好过日子……”这是原告黄某某与被告黄某甲在驻庭调解员老郑调解成功后发自肺腑的感谢。这对结婚近三十年、育有两名成年子女的夫妻,因生活琐事起诉离婚。鉴于双方感情基础深厚,法庭在征得同意后,立即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将案件委派给驻庭金牌调解员老郑进行柔性化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老郑与双方促膝长谈,引导回忆过往美好,增进理解,化解怨怼,最终促使被告真诚承诺关心呵护原告,原告亦深受感动,表示愿意共同维系家庭,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得以挽回。昭潭法庭驻庭特邀调解员郑治吉(老郑)曾荣获“池州好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等称号,活跃在调解一线二十余载,深谙群众工作之道。2024年9月受聘为昭潭法庭驻庭特邀调解员以来,老郑已成功调解纠纷70余起。“老郑工作室” 名声渐起,正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撰稿:王彬 审核:陈智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