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乱糟糟的,现在干干净净的。”“物业服务也更加贴心了”……在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居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聊里,满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王大爷,今年免费健康体检开始了,我帮您登记,到时志愿者开车陪您去。”网格员甘金霞敲开了百荷南苑3栋王大爷的家门。这样的上门服务,在百荷园社区已是常态。
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以“荷”聚力,向“和”而行,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群众幸福“加码”——
“荷”你一起解锁老旧小区“善治密码”
百荷园社区辖10个居民小区(含1个自建房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集中区域。曾经因基础设施薄弱、治理力量分散,而陷入治理困境。如今,社区党委以荷花“清廉、奉献”精神为引领,创新“荷”你一起工作法,围绕“承‘ 荷’清气、合众之力、以‘和’相商、百荷家园”四个板块,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新模式。
为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将10个居民小区划分为8个网格,由党员干部带头,网格员、志愿者组队下沉,推出“四上门”健康服务:上门送体检表、登记健康信息、预约接送时间、送体检报告单,惠及452名社区老人。“以前体检得自己跑医院排队,现在社区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社区刘奶奶拿着体检报告单满意地笑了。
“承‘荷’清气”板块聚焦便民服务,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清溪映月学雷锋广场等资源,构建开放式党群综合体,日均有150多位居民来办事、歇脚或参加活动。976名注册志愿者组成的“护荷先锋队”,年均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为社区居民送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合众之力”板块推动共治协同,创新“网格+积分”模式,353名外卖骑手化身“移动网格员”,分成14支队伍,围绕平安建设、环境卫生等4个领域形成“顺手捎带”服务清单。送餐路上拍隐患、捡垃圾、发公益传单均可赚积分,200积分能兑换专属送餐箱,150积分可换头盔。骑手王杰指着车上的新餐箱说:“既能帮大家,又能得实惠!”
如今,这些曾是“旁观者”的骑手,成了社区治理的“观察员”。他们上报的46件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27人次用积分兑换了物品。同时,社区在“饿了么”党群服务站设置“小哥加油站”,提供免费饮水、热餐、上网、充电、阅读、洗手间等6项服务和心理健康、法律知识、民生政策3类咨询。“ 我们为社区跑腿,社区回馈我们暖心。”外卖骑手陈浩感慨道。
不仅是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物业和居民也拧成一股绳。牌华巷市粮食局大院改造时,居民带头拆储物棚,换来600平方米“美好庭院”;“社区+物业+能人”协同体系,让管道维修、电器检修随叫随到;牌华巷14个闲置监控升级成30个联网探头,居民出行更安全。
从20元的楼道灯费,到300元的公共雨水管更换费,再到数万元的电梯加装费,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依托“‘荷’你一起”调解室和“兴济桥百姓说事点”,“以‘和’相商”推动多方协商,一个个治理难题迎刃而解。如今,小区投诉量下降了77%。“以前怕出钱、怕吃亏,现在钱花得明白,事办得痛快,心里亮堂!”居民们说。
百荷步行街广场是居民的休闲乐园:户外大屏上播放着电视剧《烟火人家》,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谈,孩子们追逐嬉戏。这里年均开展60余场文艺演出、政策宣讲活动,80%的居民参与其中。“以前住对门不说话,现在一起看电视、参加活动,亲如一家!”社区居民江文萍说。
“同学们,国画讲究意境和笔墨韵味……”在社区“小荷”暑托班里,贵池区文联“贵小艺”志愿者章大方正教孩子们国画创作,宣纸之上,墨色晕染出的作品充满童趣。“作业有人辅导,还有兴趣课,我们上班特安心!”家长杨旋道出了双职工家庭的心声。
暮色渐浓,百荷园社区的路灯渐次亮起,照着巷子里嬉笑的孩童、纳凉的老人、穿梭的骑手。从“老旧散”到“和美治”,百荷园社区由“荷”聚力,向“和”而行,以“荷你一起”工作法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新业态治理制度化、协商议事规范化、文化活动品牌化,让“荷香”溢满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