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西南边陲,多山少地,典型的山区乡镇,辖区面积10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2.35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近年来,牌楼镇充分发挥“自治”强基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矛盾纠纷等问题入手,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居民自治新路径,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凝聚共治合力。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抓,定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重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邻里纠纷调解工作格局。镇每半月召开一次邻里纠纷排查例会,组织司法所、信访办、综治办、民政所、各村参加,对辖区内发生的邻里纠纷进行梳理,对重大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村坚持每周一例会,每周一排查,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漏查一起邻里纠纷。强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安排熟悉法律知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处理邻里纠纷案件。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坚持每月学习制度,2022年以来,结合每月例会,开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学习20余次,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预防、处理、化解邻里纠纷的能力素质。建立“百姓说事点”10处,让百姓通过“唠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纠纷、百姓诉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2022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185件,化解矛盾纠纷184件(其中百姓说事点登记63条,化解63条)。
多方联动,共享自治成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搭建综治、信访、司法、民政、公安多部门配合的联调平台,各部门根据职责联动联调。因地制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各村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贤达参与调解名单,邀约德高望重的基层领导和乡贤参与调解。调动网格员、村居法律顾问等主动性,发挥其地熟、人熟、事熟、政策法规熟的优势,依托网格化管理系统,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民事民议,激发自治活力。建立多元调解中心,实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整合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职能,设立邻里纠纷受理点,为群众提供一揽子邻里纠纷化解服务。推动邻里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处,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意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层阵地,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增强党务、村务和财务工作透明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坚持“一事一议”,定期召开党员和村民议事会,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铸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
下一步,牌楼镇将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自治强基”为抓手,秉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态度,不断提高邻里纠纷调解工作实效,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