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队伍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 绘就基层层林浸染之风景

发布时间:2023-08-16 08:54 来源:东至县委政法委 作者:闻思琪 金海霞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东至县胜利镇以创建“枫桥式政府”为主线,牢牢抓住党建红这个“牛鼻子”,建强用好政治阵地,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推动要素重组、体系重塑、流程再造,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转作风——打造“三足鼎立”新堡垒, 提振精气神

“红”筑基。发挥党建“主阵地”作用,规范建立党员活动室,将党旗、誓词、党内生活、党员权利义务等内容规范上墙,打造沉浸式、立体化党建文化墙。设置党员风采展示,把先进作风转化为可感知、可认同、可学习的鲜活样本,营造出崇尚荣誉、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目前,辖区21个行政村均覆盖党建文化墙,设置党员风采展示80余人。

“学”铸魂。结合支部党日活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形成常态化、主动型学习模式,持续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文”助人。依托德善文化资源,以文化“软实力”锤炼工作“硬作风”,着力锻造一支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支部党员化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持续活跃在道路执勤、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等各岗位,争当贴近群众“知心人”、服务百姓的“店小二”。

建阵地——点燃“三维一体”新模式,跑出加速度

打造“党建+”议事点。建立纠纷调解室,完善“1+3+N”多元化调解新机制,由政府牵头,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通过聘请“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以及组织“楼栋长、村民小组长、治安巡防员、纠纷调解员、‘五老’监督员、综治协管员”积极参与联调工作。在各村设立“村民议事点”、“板凳会群事群议”,通过设立的“点”和红领长者,将“信访+评理+调解”三者融合在一起,让群众在“唠家常”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目前,已设立纠纷调解室、议事点共43处,召开板凳会1000余场,2023年以来已摸排化解矛盾纠纷60件。

抓实“党建+”网格化。“网上警民议事厅”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数字化”为方向,创新探索“网格+警格”工作优势,积极发挥“小天网”系统的独特优势,发挥“网格+警格”“双网”联动优势,推动村与派出所民警一一对应,民警划分若干警组,每警组对应3至5个网格。实行“一村一警务”机制,民警借助网格员“第一触角”和地缘优势及时掌握信息,网格员借助民警的处置力量第一时间消除隐患。目前,划分全镇综合网格127个,打造村级网格服务站21个,已发展网格员400余人,通过优化“党建+治理+服务”的基础网格设置,组建“一长多员,管片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

推行“党建+”主题日。将枫桥式工作法、六尺巷工作法持续作为基层治理的学习主题日,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通过深入学习,认真领悟其中要义,履行基层治理职责任务清单,持续强化基层综治、司法的建设,以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强服务——探索“三治融合”优路径,实现高质量

用好法治,做实“护企安商”。依托村司法行政工作站以及法律顾问,密切关注新落户企业法治需求,联合律所、司法所组建“法律服务团”入企进厂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讲、法治体检,为423家企业打造法律服务“量身定制”模式,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防范法律风险,助力企业“拔节孕穗”。推动“执法+普法”深度融合,打造“执法会客厅”,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协调推进柔性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守自治,站好“平安前哨”。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警调、访调、诉调”联动,整合“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调解员”多元力量,及时调处各类纠纷。深入推行“红领乡邻”品牌,在全镇上下形成“比邻善治”的浓厚氛围,其中康桥村试点“邻长+三留守”、黄石村试点“邻长+乡村振兴”模式,有效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实行德治,擦亮“为民本色”。积极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制定接地气、易理解的村规民约,结合老年大学、宗祠、农家书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生动演绎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营造崇尚礼遇典型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康桥村试点“道德积分点”,依托“积分制+清单化”,撬动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出“红领带动、积分促动、群众主动”的基层治理新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