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池区清风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强化组织,创新机制,完善体系,破解难题,推进物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在街道(社区)、物业和居民间搭起了“连心桥”。
组织先行,“三级网络”强支撑。针对物业管理工作事务性多、业务专业性强、社会关注度高、风险触发点低的问题,按照组织先行、关口前移、触角边界的要求,高质量配备管理人员、完善自治组织。根据《贵池区小区物业管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街道物管办配备2名会管理、懂业务、善沟通、熟法规、有责任的物管人员,7个社区分别落实了1名兼职、1名专职物管人员。构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架构,三级治理、服务体系。开展物业三年提升行动,对辖区尚未建立业主委员会的43个小区,按连片相近、居民认同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为39个小区,组建30个业委会、9个物业管理委员会。
问题导向,"民声清单"全回应。针对物业服务水平不高、老旧小区功能不足、小区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我们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民声诉求直抵案头,高效率回应群众关切,高质量解决群众诉求,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以街道为单位,对老旧(安置)小区和失管小区实施创建整治提升工程,增设停车位、改造充电桩、配建消防设施、整治外墙脱落、修复绿化带以及小区道路、楼道的亮化工程等,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旧貌换新颜。按照“改”“治”并重的原则,以物业服务市场化、精细化、专业化为目标,落实改造小区物业服务对标达标。2022年,街道引进3家物业企业,对辖区33个老旧、失管小区进行接管并完成了服务标准提级、提价“双提升”的目标。
绩考补位,“信用银行”兑奖惩。借助市级住建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平台,构建以信用管理为主的物业行业监管制度,完善物业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联合社区、业主委员会建立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体系,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近三年来,街道物管办结合物业季、月考测评和四位一体协调机制建设,共淘汰清退、市场优化选聘更换了22家小区物业企业。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助提质。积极推进“红色物业”的执行落地,锻造企业发展的“主心骨”,筑牢服务业主的“战斗堡垒”,实现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相融合,开辟一条“双促进”路径。一是以提升服务功能为本,“项目”清单化。完善物业服务投诉快速处置和回访机制,建立多层次矛盾调处化解体系,形成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标准;持续开展“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活动,建立物业服务(内容、标准、收费等)信息公开制度,并纳入物业服务质量考核范畴,保障业主合法权利;制定、开辟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项目清单、绿色通道;推出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生活需求;按年度制定行业培训计划,加强物业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以强化政治功能为要,“要素”组织化。一方面把好业主委员会人选关,提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另一方面规范业主委员会运行,促进业主委员会履职。截止2023年5月底,全街79个物管小区、片区,5个商业楼宇,成立了66个小区业委会、9个小区物管会。三是以创建红色物业为纲,“服务”特色化。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推动党的组织进小区。目前,全街已组建物业党组织、红色业委会37个,聚力打造“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汇景花园南苑小区、秋浦花园),把物业服务牢牢掌握在党支部手上,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服务共促。
近三年来,清风街道始终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物业企业和居民的“作用发挥了没有、居民参与了没有、获得感提升了没有”这三个衡量标准,把服务做到居民的心坎上,把居民的意见建议放到物业的议程上,持续打造富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红色物业”,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