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队伍建设

以“德治”教化为抓手,打造矛盾化解
“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3-08-31 16:57 来源:青阳县委政法委 作者:黄敏 陈思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坚实的治理体系,近年来,青阳县杨田镇坚持以社会稳定为重点,以“德治”教化为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职,狠抓落实,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平安建设的参与率,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厚植德治底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为充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在基层“德治”的有效发展,杨田镇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好人好事、文明家庭、见义勇为等评选表彰活动,同时注重宣讲道德典型事迹,全力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如黄泥村王秀发五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双目失明、腿脚不便的岳父,成为当地引以为荣的道德典范,王秀发及其家庭也获得了全省百名孝星、安徽好人、池州好人、最美池州人、青阳县五好家庭等诸多荣誉称号,已成为我镇赓续德治传统、涵育孝善之风的生动案例。深挖本地特色资源,依托县委旧址、家风家训馆、天官园等,组织学校、机关干职、群众、企业等参观学习,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廉政文化等;坚持以文化人,修建文化广场,完善农家书屋,举办广场舞大赛,让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以缅怀先烈、文明祭祀为主题,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摒弃传统陋习,形成文明祭祀新风,潜移默化地发挥“德治”的教育引导作用,打造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新篇章。

强化德治约束,增强群众参与内生动力。发挥好“村民主体作用”,建立完善“一约四”制度,结合村情民情,由村民来参与制定、参与监督,及时研究修订《村规民约》,将促进和谐新风、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完善执行机制,激发主体意识,教育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重塑乡村德治新秩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远程教育中心等,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移风易俗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禁毒、反诈、反有组织犯罪和反养老诈骗等宣传活动,今年共开展相关活动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000余份、悬挂横幅42幅、张贴海报38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鼓励广大群众抵制毒品、拒绝毒品、防范电信诈骗、养老诈骗,从自身做起,做到平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融,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知晓、认同,形成“行为自觉”。立足本地特色,充分发挥农民画、送戏下乡等媒介,在9个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汇演16场次,青阳县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带领30余名小朋友开展1期农民画学习体验活动,在平安池州平台发布创作的“一盔一带”农民画,以身边事为素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启示作用。

汇聚德治力量,凝聚多元解纷体系合力。杨田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以综治、司法、行业部门、村级组织为依托的人民调解防线,健全“三大联调”调解机制,制定“分村干部+村两委+村民组长”为一体的网格化调解模式,共计156名网格员参与管理,分片包干联防联治,矛盾纠纷层层细化筛除,一层化解一层,实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对于难以化解的及时上报到上一级,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大联调”机制与“德治”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杨田特色的解纷品牌,多次创新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深入挖掘调解经验丰富、群众基础良好的人民调解员,深度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实现以点带线、示范引领。以社会力量监督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鼓励“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法律明白人、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品德高尚、威信高、专业性强的人员参与监督管理。今年以来,共计化解矛盾纠纷62起,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调解,化解实效和处理结果事半功倍,深入促进了德治的教化作用,形成共监督、齐遵守的良好局面。

道德是一种软实力,做好“德治”教育引导作用就要力争破除种种难题,让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的目标在基层开花结果。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思想道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发挥道德内在的浸润、规范、约束作用,不断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与自治能力,培养遵规守纪、崇德尚法的文明乡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治理的新局面,切实提高乡村“德治”建设迈入新台阶,奔向新征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