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那么点儿地,她家和我家几年不走动了,她见到我,就像见到仇人,这可是我的亲妹妹啊!我这心里痛啊!”东至县大渡口镇新桥村75岁的老人刘某如颤巍巍地说着,那落寞的神情人民调解员胡国友看在眼里,急在了心里。
【案情风波起】
刘某如和刘某香是亲兄妹,两位老人的父母去世后留有3.4亩的耕地,由于父母生前是和儿子刘某如生活一起,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3.4亩的耕地一直由刘某如耕种,在新一轮土地承包时,刘某如顺延享有原有家庭全部耕地的使用权,其中包括其父母的份额。刘某香觉得自己吃亏了,父母在世前,她也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按照现在的继承法,她也应该分得父母名下的耕地,于是多年来一直向刘某如讨要,刘某如称刘某香已经嫁出去几十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早就没有她的土地了,寸土不让。于是,两家人形同陌路,近几年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
前几天,刘某香再一次找刘某如讨要耕地,声称如果刘某如再不给她耕地,她就去法院告他。刘某如不理解妹妹想将其诉至法庭的行为,情绪异常激动,甚至一度卧床不起。
【调解诉真情】
调解员胡国友听到这件事以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刘某如家里,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考虑到情况特殊,亲兄妹积怨已久,刘某如老人年岁已高,处理不妥可能激发更大的家庭矛盾,于是,他调整了调解思路,决定从双方的家人着手。
双方子女在外地的居多,胡国友就通过电话一次次联系他们,担心白天老人的子女们要上班,就晚上联系,从亲情、理法的角度出发,向双方的子女们耐心讲解关于遗产分配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感情牌”,阐述老人们年岁已高,如果因为这点耕地气出个毛病,躺在床上需要子女日夜服侍,那也会子女们带来麻烦,得不偿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子女去劝告自家的老人要珍惜亲情、互谅互让。
“本应该互帮互助的一家人,不该因为一垄半垄的土地问题伤害了兄妹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且应该为子孙后代做好表率……”在赢得了双方子女支持后,胡国友多次到双方家中,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将法理融入谈话中,一方面告诉刘某如老人要多想想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抓着3亩地不放,把自己身体气坏了,再多地又有什么用呢;另一方面规劝刘某香,几十年兄妹情,不要因为以前的一点点矛盾就翻脸成仇人,能分割的是耕地,分割不了的是亲情,要多想想哥哥以前是怎么帮助她的。
【和谐亲情归】
经过胡国友上十次的电话沟通和上门劝解,老兄妹俩最终打开心结,不计前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已故父母留下的3.4亩耕地,刘某如分得2.4亩,刘某香分得1亩。到此,矛盾得以圆满化解,亲情获得了重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