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大渡口镇在构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和前端治理新机制上积极探索,以实施“乡村调解能手培育工程”为抓手,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在“选、育、管、用”上夯基础、建机制、强保障、提质效,打造“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板。
在选育管用上建章立制。大力实施“乡村调解能手”培育工程,在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上持续下功夫,推动人员素质化、职业化建设,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有力保障。择优选聘。建立“乡村调解能手”培养机制,出台评选标准,由镇综治中心牵头,公安、法院、司法、人社、组织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实行村(社区)、镇逐级培养,自下而上、逐级评审的方法,重点引导包片民警、退休干部和教师、致富能手等参与乡村调解,并从“法律明白人”中评选。结对帮扶。推动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调解员队伍的培养,分片区组织法官、律师、法律顾问等与调解员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案例评析、庭审观摩、案例评析等方式加强法律政策、调解技能培训。待遇激励。推行“一案一补”制度,把“乡村调解能手”成功调处的纠纷,编辑成卷宗,纳入司法卷宗补贴机制,享受相应的补贴待遇,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人民调解队伍中。
在整合资源上统筹协调。强化行业部门和属地村(社区)协同处置,推动多元解纷机制落地生根。精准对接。发挥法院、公安等部门职能作用,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大渡口法庭构建“近邻解纷”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对接机制,形成“法官+人民调解员”的“1+1>2”的诉前调解模式。大渡口派出所在全镇18个村(社区)设立“一村一警”工作室,持续开展村民纠纷“公调对接”。联动协作。推行建立庭所共建机制,集合“法官+警察+调解员+律师”多方力量,对重大民间矛盾进行联动调处,快速集合调解资源投入一线;全面铺开联动协调制度。“三治”融合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行动,成立“村民议事厅”“板凳会”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村民说事议事平台,吸收乡贤、“五老”人员、律师等多元力量参与村民议事平台建设,引导群众以“唠唠家常”的形式表达诉求,调解人员在听民意的过程中了解、反馈、预警矛盾纠纷信息,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优化服务上落实到位。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指挥中枢”作用,建阵地、延触角、优服务,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健全服务体系。成立1个镇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18个村(居)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实现镇、村两级调解平台全覆盖,配套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规范各环节流转衔接,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全部上线。紧扣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案后回访三个关键环节强化闭环管理,建立限时办结、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延伸服务触角。针对疑难信访积案,创新“磋商对账”机制,实行跟踪督办催办和约谈制度,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信访积案,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分析磋商。延伸信访调解触角,建立覆盖城乡的镇、村信访调解室。改进法律服务。积极培育法治文化阵地,加强举案说法、以理讲法、用事依法,推出《谈典说法》宣传活动。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一村一法律顾问”示范点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