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123”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1-19 15:54 来源:青阳县委政法委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青阳县杜村乡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推行“123”工作法,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广泛凝聚干群合力,构建起组织聚力、双管齐下、多机制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共促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个核心,支部引领夯实治理基础 “大家好,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杜村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的场景式课堂——农村党建馆”,它于2023年9月建设完成……。10月4日,在杜村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朱立钧正在为假期返乡的红光村村民做介绍。自从红光村获评池州名村”,又成功创建市级干训基地,每到假期总会吸引返村群众“一探究竟”,而党群服务中心内,村干部也随时准备着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为切实发挥“一个支部”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杜村乡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着力点,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组织力,在持续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成果的同时,不断优化党组织功能设置,整合力量提供“一站式服务”,全方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在建强基层队伍、保障基层力量上下功夫,以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梳理打造涵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现场实训教学点10处,通过理论+实训等方式,教育培训乡村干部167人次,并通过开展村级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交流座谈等方式强化锻炼,让乡村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答、遇事能干,乡村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优化治理环境。国庆佳节期间,杜村乡未雨绸缪,在长垅村设立“服务驿站”,组织党群志愿者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路线指引、临时充电等服务,获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这一行动,不仅是杜村乡在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方面的一个缩影,也是党群共治模式的展现。近年来,杜村乡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合力不足、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在提升基层服务软实力与实现基层治理硬指标上不遗余力,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美丽的生活环境。一是以文明实践为抓手,增强基层服务的软实力。广泛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扫雪除冰、慰问关怀等,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针对不同时间节点,举办“板凳课堂”“情系桑榆”等主题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激发了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基层治理的“硬指标”。2024年以来,通过书记遍访、凉亭议事等途径,广泛收集和美乡村建设意见建议7条,产业发展建议意见13条。同时,结合党员1+1亮牌工程,推员组队,创设基层交流微阵地,集聚基层群众微量,将群众从“张嘴发牢骚”转变为“理性求共识”,再到“伸手去建设”,最终实现了基层共治的目标。

三项机制,创新融合汇聚治理合力。暮色下,五阳村辉馆中心村党群议事厅里人头攒动。干部群众团团坐“同照一盏灯、为谈一席话”,一场党群面对面的“屋场夜话”又开场了。

为拉进党群聚力,多渠道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杜村乡积极探索三项治理机制,实现基层治理的有效提升。一是探索“党群屋场夜话”常态长效实施办法,规范夜话申办和结果反馈流程,将夜话现场作为凝聚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乡村能人等各方力量的平台,集众智解决各类“棘手问题”。2024年以来,杜村乡组织开展党群屋场夜话40余场,收集解决沟渠水塘修缮、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问题26个。二是优化网格管理机制。即按照“党建引领、网格覆盖、优化治理”的总体思路,完善“村党组织-服务区-网格”三级组织体系,精细化将全乡11个村168个村民组整合129个基础网格,从村两委、优秀年轻党员中精挑细选网格员,定期组织网格员参加乡村两级开展的各项业务培训,确保“神经末梢”反应灵敏。三是探索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即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正负面清单,引导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各项村级工作赚取积分,并通过“信用超市”进行实物兑换。同时打造信用礼遇场景30处,推动由“积分超市”单一兑物向“衣食住行”多元覆盖,不断扩大信用人群“享福”范围。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