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像话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2月20日下午,贵池区清风街道沿江社区的“唐姐说事”工作室里,一位大叔怒气冲冲地推门而入,嘴里满是抱怨。他的对面是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记录的工作室负责人唐志云——居民们口中的“唐姐”。
大叔是该社区中央广场1栋的居民,因为楼上住户经常夜间发出噪音、在电梯间乱扔垃圾,多次沟通无果,无奈之下来找“唐姐”。唐志云一边记录,一边轻声安抚:“老王,别急,我们马上去了解情况。”大叔连连道谢后离开。与此同时,唐志云立刻联系网格员前往小区核实情况。
有人问唐志云,基层调解有什么秘诀?她笑着回答:“听、让、帮、向、邀!”正是这套“五步法”秘籍,让很多矛盾化于无形。
“既讲法又讲情,矛盾就好化解了”
2021年8月,唐志云被贵池区委政法委派驻到沿江社区担任综治协管员。“从小我就爱打抱不平、爱管闲事,和谁都愿意聊,愿意倾听,这份工作很适合我。”唐志云告诉记者。
“沿江社区有新小区、老旧小区、安置小区、自建房小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频发,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沿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存宇介绍。为有效解决这些治理难点、痛点,2023年9月,该社区党委探索成立了“唐姐说事”工作室,并将其作为社区书记领办项目来推进。工作室通过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给居民提供了一个“找个说法”的平台。
唐志云的调解工作,始于倾听,终于解决。她的“五步法”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前不久,滨江名城小区的两位业主吵吵嚷嚷来到工作室,凳子摔得哐哐响。“两位兄弟,不要急,坐下来慢慢聊!”唐志云面带笑容,递上热茶,耐心疏导,两位业主激动的情绪渐渐平息,开始倾诉心中的“委屈”。
原来,李某装修新房时将入户门往前移了1.5米,占用了公摊面积,对门邻居刘某不满,要求恢复原状,双方僵持不下。实地走访、对接物业、查阅法规,反复电话沟通,甚至请来亲友游说……唐志云既动之以情地讲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又晓之以理地指出违规改建的法律风险。经过两天的努力,李某终于同意将门恢复原位,双方握手言和。“既讲法又讲情,矛盾就好化解了!”唐志云笑着说。
“社区居民家的事,就是自家事”
如今,在沿江社区,“有问题找唐姐”成了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唐志云看来:“这些朝夕相处的街坊邻居,就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社区居民的事,就是自家事。”
今年2月,城北私营小区3巷42栋的下水道严重堵塞,污水倒灌进80岁江龙彪大爷的家中,让江大爷闹心不已。唐志云接到求助后,立即联系区物管办,但该老旧小区是自建房,没有施工图纸,雨污混流且管网走向不明,无法确定主排水管在哪个位置,维修陷入僵局。
看着江大爷求助的眼神,唐姐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她逐户走访、询问老住户,终于找到了主管网的位置。经过对接,专业人员成功疏通管道,并新建了污水沉淀池,彻底解决了问题。
“多亏了唐姐,这下心里踏实了!”江大爷指着新建的污水沉淀池,激动不已。
就在污水问题解决后不久,“唐姐说事”工作室又收到了居民的“绿色烦恼”——原来,让居民发愁的不只是脚下的管道,还有头顶的“树冠”。
和泰新城小区居民反映该小区大树多且高,影响光照,且树上的小鸟经常在窗户旁乱飞,产生鸟粪,难以清理。可树高将近20米,修剪树枝很困难,物业难以解决。这事反映到“唐姐工作室”,唐志云立即组织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协商,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并在市园林局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全面修剪。
“这下我家卧室敞亮了,阳光能照进房间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卫生也好多了,心情舒畅了!”该小区居民程挺进站在自家主卧的窗户旁开心地说道。
“鸡毛蒜皮的事也是有分量的事”
基层工作琐碎繁杂,如何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呢?唐志云的法宝,是一本厚厚的“民情记录本”。
在这本磨破边角的记录本里,油渍、茶痕与红蓝黑墨水交织成独特的“民情地图”——惠源阳光小区停车棚的改造草图旁粘贴着业主签字的调解协议;滨江丽景电梯维修的零件清单上,夹着业主手写的感谢便条;百合蓝鸟苑消防通道的现场照片边,用红笔标注着“电瓶车智能充电桩安装完毕”……
滨江丽景小区电梯故障导致老人晨练被困,唐志云用三天时间整理出12份维修报价单,组织业主代表与物业在记录本上逐项比对,最终拿出最具性价比的维修方案。
首次走访记诉求,二次回访听反馈,三次座谈达共识。在百合蓝鸟苑电瓶车飞线充电整治中,她先后记录了10多户居民的不同意见,最终归纳出“智能充电桩+楼栋长监督”的解决方案。
“谁说鸡毛蒜皮没有重量,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大事小事都能称出几斤几两来。”唐志云边说边用黑笔勾画问题清单,用红笔标注解决进度,让每件“鸡毛蒜皮”都在网格坐标系中找到治理路径。
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调解纠纷,她总是随身携带这个本子,随时记录群众的诉求,然后一件一件加以落实。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共收集意见建议260条,解决居民诉求150件,化解矛盾纠纷42起。
如今,“唐姐说事”工作室已成为沿江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还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沿江社区党委计划将工作室与小区党群服务站相结合,加强党建引领,优化运行机制,拓展功能范围。除了调解纠纷,工作室还将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我们的目标,是让社区更和谐,让居民更幸福。”唐志云信心满怀地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